- 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探索2025-7-31
- "离散数学"教学革新:践行"以学生为中心"理念的路径探索2025-7-31
- 工程教育认证+新工科"背景下应用研究型工科大学给排水专业2025-7-31
- 机械专业专升本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——以机械设计课程群为例2025-7-31
- 初中物理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5-7-22
- 指向证据推理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试题研究及教学启示2025-7-22
- 我国运动员动力冲浪板比赛的教育研究与分析2025-7-22
- 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基地建设 2025-7-22
新华时评:把时间还给老师,把老师还给孩子
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:把时间还给老师,把老师还给孩子
新华社记者胡浩
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,但现实中,老师们的时间却被不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占用。日前,教育部表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减负督查力度,预计年内所有省份都会出台减负清单。真心希望,把时间还给老师,把老师还给孩子!
教育减负已被强调多年,在某些地方却“越减越肥”——会议多、评比多、表格多、抽调多,让老师们成了“表叔”“表哥”,抽走了时间,分散了教学精力。
从去年中办、国办印发相关文件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到今年初教育部提出“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”,再到各地出台减负清单,为教师减负的行动紧锣密鼓。但有些地方老师们的真实感受却并非如此,有老师反映说,甚至连整理报送“减负成效”的总结汇报材料,也成了压在一线教师们身上一项新的负担。
这些不合理的负担来自哪里?来自“用文件落实要求”“以表格回应清单”的形式主义,将开会发文、填表报数、台账记录、微信关注等作为评价学校、教师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。也来自“人坐办公室,情况看汇报”的官僚主义,重留痕轻过程,只看材料不看实际。有的事情重复做、来回做。
这些不合理的负担来自哪里?来自将教师当作应付工作“利器”的懒政行为,因为师生人数众多且教师在学生中拥有话语权,因而要求教师让大家下载安装、注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APP,参加点赞投票、人物评选、打卡签到……
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。为教师减负,必要性已形成共识,执行到位才是关键。必须力戒减负“认认真真搞形式、扎扎实实走过场”行为。
让教师潜心教书、静心育人,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们身上、投入到提升教学能力中,把时间还给老师,把老师还给孩子——这是教师和家长的心声,也是全社会的呼声。
来源:新华网客户端
- 上一篇:新时代优化大学生榜样选树与培育机制分析 2020/12/4
- 下一篇:荣膺央广网明星教师 高顿名师天团再获认可 2020/12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