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录文章
- Python在"高等数学实验"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5-4-28
- 应用型大学CAD/CAM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25-4-28
- "互联网+"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 2025-4-28
- 新文科视域下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2025-4-28
- 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三维探究2025-4-21
- 新工科背景下"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"课程思政建设探究2025-4-21
- 思政课程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2025-4-21
- 构建财经特色大思政课"中国经济概论"的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2025-4-21
资讯信息
教师要用创新力来求变
2023.02.15点击:
■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2023年2月13日—14日·北京
中国教育报:教育数字化浪潮中,教师应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快速应变?
陈红艳:教育数字化到来,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能力,我用3个“变”来总结。一是快速学习能力。教师要抓住当下,对新技术、新工具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,提升人机协同教学的能力,实现追变。二是深度学习能力。教师要运用大数据反思课堂问题所在,进而思考如何调整教学,以反思来应变。三是创新能力。技术与教学正在深度融合,很多未知的东西不可预判,但同时,数据为我们探索未来提供了支撑。所以,教师要用一种灵活的创新力来求变。
中国教育报:如何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搭建“脚手架”?
陈红艳:首先,用优秀案例引领。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,汇集了海量的优质资源。徐州市云龙区设计了“云码云学”,进一步筛选优质资源,整合成二维码推送给教师和学生。教师可以通过模仿、培训,不断提升教学能力。其次,云龙区研发了“333”教研模式,集合区域、集团、各校教师形成共同体进行教研和探讨,共同解决数字化的问题。再其次,通过校企合作、校园合作,发挥专业力量的优势。让企业专家为教师提供指导培训,让专家学者来到教师身边,把前瞻性的理念输送给教师,从而在技术上、思想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。
本报北京2月14日电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2月15日第2版
作者:本报记者 林焕新
- 上一篇:教育部关于发布《教育基础数据》等三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2023/2/15
- 下一篇:教育部:成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 2023/2/15